開局之年,初夏時節,蓉城佳音傳。
5月8日上午,成都·廣安生物醫藥產業協作研發基地開園。這是廣安落實“雙圈”戰略,融入重慶、牽手成都,形成“左右逢源”戰略位勢的重大布局;這是貫徹省委“四化同步、城鄉融合、五區共興”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;這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“創新研發在成都、轉化生產在廣安”產業發展“雙飛地”模式的重大成果。續寫更多新時代小平家鄉“春天的故事”,增添了新的篇章,把“愿景圖”勾勒為“實景圖”,需要全市上下共同拿起如椽之筆,繪就生物醫藥產業連片成林生動畫卷。
“飛地”與“雙飛地”僅一字之差,折射出的是推動產業發展理念和思路的創新。從全國近年來的一些實踐看,一個城市在另一個城市建“飛地”,是一種單向的發展支持或市場合作,實現“1+1>2”的預期,效果并不理想。廣安與成都這種“創新研發在一城、轉化生產在一地”的“雙飛地”模式,有效解決了因城市規模和能級不同,而形成的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的代差,同時雙方在平等合作基礎上又能凸顯和發揮各自獨有優勢。這種蹚新路、出新招的創新思路,正是因為秉承了小平故里廣安早已融入血脈的改革創新基因,也是對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最好的紀念。
建好“雙飛地”,培育產業林,要發揮放大成都在人才、科研上的突出優勢,形成高端要素的聚集效應。生物醫藥產業是知識、技術密集型產業,對技術和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。成都作為人口總量超兩千萬的超大城市,“雙圈”中的“極核”,對尖端人才、高新技術有著巨大的“磁石”效應。要把研發基地打造成人才聚集的“洼地”,在聚集各類人才上下功夫,真正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。形成人才“強磁場”,以更符合人才期盼的政策,更好地將人才匯聚起來。培育人才“孵化器”,堅持產才融合,讓每一個人才都能在產業發展中找準定位,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。建設人才“棲息園”,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,真正讓人才在基地工作更有歸屬感、幸福感。要把研發基地培育為技術創新的“高地”,提升研發創新能力,塑造生物醫藥產業賽道新優勢。依托研發基地,緊盯產業發展方向,聚焦市場大眾需求,打造創新性平臺,在生物醫藥科研領域實現更多“從0到1”的突破,全面增強科技創新對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、牽引力。
建好“雙飛地”,培育產業林,要持續做強廣安現有產業園區的規模能級,不斷提升生產轉化能力。產業發展成效要靠市場成績來檢驗,只有做好生產轉化文章,把產品作為“硬通貨”,才能連接市場、打通市場、占有市場,在企業實現更好發展中,做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。招引企業落戶。圍繞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,用心用情優化營商環境,舍得“三顧茅廬”上門接洽,以最大努力和最大誠意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、產業層次高、帶動能力強的“鏈主”項目,做到引進一家企業、壯大一個產業、形成一片高原。支持企業做強。對已經入園并生產的企業,在政策端舍得政府“真金白銀”投入,引導其追加投資、擴大生產規模。在情感端做到將心比心、真情幫扶,讓企業堅定扎根廣安,實現更大發展。鼓勵企業創優。讓企業樹立“品牌就是生命”意識,心無旁騖、精益求精抓生產、抓質量,以市場的口碑作為攀登產業高峰的路碑。
廣安生物醫藥產業發展,其勢已成、未來可期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新征程上,開放的廣安愿為廣大企業家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,能為廣大企業家提供舒心的發展平臺,在國家戰略指引下,在“雙飛地”模式搭臺下,唱好“雙城記”、種好“產業樹”、做好“藥文章”,培育和壯大廣安生物醫藥產業之林,更好造福于民,更好實現企業家的人生追求和價值。(來源:廣安日報)